助推美丽乡村走向农文旅融合 进一步助力村民增收

2021-11-08 11:31:49

经过高起点全域规划、高标准整体设计、高效率综合治理,杭州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2018—2020)以来,杭州在全市域92个乡镇(街道)、788个村,全面推进100余个国家、省、市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以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助力乡村振兴。而如今,具有浙江特色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2.0版,正锚定共同富裕这一题眼,呼之欲出。

无独有偶,今年6月15日,共同富裕先行区·建德安仁联合体正式启动建设,建德市域内6个地缘相、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的自然村,开启了共同富裕的新纪元。

安仁联合体恰如一个缩影,共同富裕的锦绣实景,正在建德逐渐展开。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让要素、资源充分流通,在成为建德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词”的同时,也变成建德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思路源流。

美景被“整”出来了,乡村被“整”富裕了,共同富裕的新大门在建德徐徐打开。

迈向共同富裕

土地腾挪盘活村民的致富空间

“我原先也没有想过要回村创业,看父亲种植西红花这么多年,我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扩大三都西红花的影响力。”建德三都镇西红花合作社社长王强,从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子承父业。在他的带动下,三都周边1260多户村民加入到西红花种植队伍中,凭借王强的技术指导,村民人均收入超两万元。

“有了空间,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花二代”王强领着村民建起共富路并非个例,创业者朱小兵,在三都投资2000余万元,将老宅改建精品民宿,带动了民宿村落的开发。据统计,目前三都镇已有75名青年才俊、3名海外人才返乡创业。

吸引着他们回到农村的,正是王强口中建德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所“整”出的广阔天地。

3年前,三都镇在编制整治方案时,以发展布局为骨架,去冗除芜。“结合地形地貌和交通情况等诸多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核三带四区’的综合整治布局,有集中发展区,也做了留白,为后续发展持续提供动力。”三都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有的放矢的划分,全镇建设起2700亩高标准农田,垦造耕地约1400亩,完成乌祥村等九村宅基地复垦、羊峨村等六村宅基地复垦、东方村等十五村建设用地复垦3个项目。老宅基地复垦了,原来耕种的土地流转了,形成种植基地,村民也有了土地租金收益。

产业发展的前路由此被“整”了出来。凭借超七成的土地流转率,如今的三都镇大力扶持柑橘、香榧、西红花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在三江口、松口,逾2万亩的柑橘连片种植区如今已一片金黄;600亩的香榧基地已实现标准化生产;以王强为首的西红花种植户们,也从规模化种植中,琢磨出了“生态+康养+商业”的发展新模式。

和三都一样,建德大洋镇新源村建成700多亩的猕猴桃基地,每斤百元,供不应求;大洋镇引进杭州艾丽斯玫瑰园项目,发展以老鹰岩农业基地为首的农业观光产业园;下涯镇、大同镇、乾潭镇等乡镇已陆续形成蓝莓、香榧、西红花等品牌农业种植基地……

放眼全域,通过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赋能带动,去年,建德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62元,同比增长7.3%,增速在杭州地区排名第一;低收入农户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917元,增长12.3%。一个个引领时代潮流、彰显杭州韵味的乡村,借助土地全域综合整治的东风,正脱胎换骨。

走向绿水青山

助推美丽乡村走向农文旅融合

4年前,建德市钦堂乡葛塘村还是个“扁担挑不进、院落脏乱差、娶媳妇困难”的后进村。再看如今,浙江省秀美宜居示范村、杭州市基层党建示范村、德文化名村、治水拆违先进村等荣誉一个个落在葛塘村的身上,村民评价村两委“三年干了三十年想干的事”。

正是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给了葛塘村焕然一新的势能。“规划编制中我们十分重视保护当地良好生态环境,着眼于优化‘山水-田园-村落’和谐美的格局,提高生态服务价值。”建德市规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它不仅为葛塘村的“逆袭”提供了第一桶金,还为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落地创造了空间。

“最直观的改变,还是那座大山。”村民口中的这座山,一直阻挡着葛塘人视野,经过全村群策群力,终于实现了“愚公移山”,这座山被改造成约50亩的水田。放眼全村,共完成“旱改水”150亩。同时,四年时间整理出120亩耕地,盘整后给村民总计带来900万元的收益。

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等各种资源盘活了,如何带动三产融合,进一步助力村民增收?

早在2014年的美丽乡村规划上,葛塘村未来目标是打造国家3A级大景区,和业态门槛一并被拉高的,还有项目标准,不仅田园综合体、夜间景观、绿道系统等子规划由中国美院、浙大城院编制,在项目建设上,建德专门成立的国资公司——杭州两山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为规划设计、项目施工的“操盘手”,项目不再是小作坊的小打小闹,而是有统一标准的产品。

“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业主单位,两山公司承担了垦造耕地、旱改水、建设用地复垦等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工作。” 在建德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的口中,这个建德独创的全域整治方法,正卓有成效地推动项目又好又快地落地。在葛塘,古树遗韵、溪涧野趣、湖畔垂钓、碧云悟道、果蔬乐园遍地开花,全市首开土地集中流转先河而诞生的小型田园综合体、通儒文化体验区正在建设,还有民宿、农家乐、村口公园……完成的项目及新立项项目总计直接收益1093.5万元。

不仅葛塘,“在建德全域,通过公司化的运作,在加快土地整治项目推进的同时,也进一步地提高了对乡镇、村这两级的综合补助,让当地农民共享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带来的成果。”建德市规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有国资公司作为抓手,下有如葛塘村民一样“愚公移山”的韧劲,建德的美丽乡村正逐步转化成美丽经济。

建德莲花镇戴家村已是环境整洁、邻里融洽的美丽乡村,形成了农业+旅游业的产业格局;作为省部级全域试点工程和国家级山水林田湖草试点的双重主阵地,下涯镇之江村依托黄饶半岛生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做足“美丽+”文章;梅城镇立足于千年古府文化积淀,在整治同时挖掘文化底蕴,实现从全域整治向全域旅游的蜕变。

农旅结合产业正在建德大地上生根,也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截至2020年底,建德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64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20万元以上,年经营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全面完成村集体“消薄”任务。

航向乡村振兴

“建德模式”精准施策促工作全域推进

“国资公司主导、属地乡镇助推、村集体参与、村民共建共享”的“建德模式”,正成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破解土地要素保障难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建德答案”。

“建德模式”的全域推进,正紧锣密鼓。目前,建德共有省级试点项目11个,市级试点项目4个。实施区域总面积占建德市域面积9成。

建德对列入浙江省、杭州市级的整村、整镇推进示范项目,验收后给予10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的一次资金奖励,并提高垦造耕地、旱改水、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镇村综合补助资金,让整治工作有了积极。葛塘村依托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纳入集体资金1000多万元,葛塘村主任周顺法十分欣喜:“我们把这笔资金投入到我们整个的村庄规划和建设当中,打造了民宿、公共设施、停车场和绿化带,老百姓在家里就能赚到钱。”在大洋镇,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低效建设用地,以指标置换出的资金还清了所有村的多年债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正是在这样的精准施策下,3年间,建德完成农用地整治超3万亩,创建乡村振兴精品村等各类样板示范村33个,累计新增耕地3500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万亩,在建的13个试点项目已累计新增水田3000亩,满足了全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占水补水、占优补优”衡需求,也保障了部分杭州市级占补衡需求。累计复垦建设用地超1100亩,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落实了梅城危旧房改造等一批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在去年杭州市年度土地要素保障责任目标考核中,建德位居杭州各区县市首位。2019年、2020年,建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连续两年入选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同时建德还成功创建了2019年度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

土地资源全盘盘活,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村民身上。建德还通过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资金,反哺生态修复工程和其他涉农项目。目前建德已完成千亿防洪排涝工程、美丽河湖建设和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20个,建成“四好农村路”150公里,创建乡村振兴精品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等样板村33个,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环境提升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更为长效的乡村自治机制,也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成型。截至2020年底,建德共创建善治村126个,其中示范村69个,省级示范村29个。并在2020年成功承办了全国首期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系列研讨——乡村治理数字化实践暨党建引领强村善治研讨会,获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

(记者 章翌 通讯员 徐辉)

标签: 村民增收 农文旅 农业种植 共同富裕

关闭
新闻速递